中国项目可行性研究网首页|节能评估报告  |  服务热线:400-605-6886
一、节能评估概述
节能评估,是指根据节能法规、标准,对投资项目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进行分析评估,并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节能评估报告表或填写节能登记表的行为,从而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节能评估工作是我国节能管理工作从早期的用能单位能源消耗管理,进一步追根溯源介入项目建设前期的新举措,是标本兼治、卡住源头的有力措施。

二、节能评估的主要评估目的
开展节能评估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避免盲目建设导致的能源浪费和用能不合理现象,以能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项目的节能评估,掌握该项目生产中能源消耗的种类和数量,分析项目的能耗水平及其生产用能效率,将项目能耗与国内国际水平及行业准入条件进行比较;按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划和政策,评价该项目能源利用的合理性、节能措施的可行性、工艺技术的先进性;以及是否符合国家和行业的节能设计标准与规范。通过项目生产对浪费能源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客观分析,评估项目建设合理利用能源和节能方案的可靠性,并根据促进技术进步的原则提出改进意见,以达到合理利用能源和节约能源的目的。

三、节能评估主要评估内容
    参照《项目年能源消费统计表》(国家统计局P201表)等,计算评估项目消费的能源品种、来源及消费量,计算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费量;
    根据项目工程资料数据,按照《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等标准,按用能工序、生产工序等各环节核算(测算)能源消耗量及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费量(明确计算方法、计算过程、数据来源等);
    参照《企业能量平衡通则》(GB/T 3484),编制项目能量平衡表或能源消费实物平衡表、能源网络图,分析项目能源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终端使用的情况,发现节能薄弱环节和节能重点环节。能量平衡框图见下图。

【查看详情】

    能源供应保障情况评估

    评估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总量及构成;项目能源供应条件及落实情况;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风险分析。

    项目对所在地能源消费的影响评估
  • 项目能源消费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预测

    根据所在地节能目标、能源消费和供应水平预测(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GDP)能耗或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目标)、国民经济发展预测(GDP增速预测值)等,计算出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预测限额。将该项目能源消费量与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预测限额进行对比,分析判断项目新增能源消费对所在地能源消费的影响。

  • 项目能源消费对所在地完成节能目标的影响预测

    分析该项目能源消费量、单位产值能耗、单位产品(量)能耗等指标对所在地完成节能目标的影响。建成达产后年综合能源消费量超过(含)1万吨标准煤的项目,应定量分析项目能源消费对所在地完成节能目标的影响。

    项目选址、总平面布置节能评估
  • 分析项目选址对项目所需能源供给和消费的影响;
  • 分析项目总平面布置对厂区内能源输送、储存、分配、消费等环节的影响,结合节能设计标准,判断平面布置是否有利于方便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工序和产品单耗。
    项目工艺流程、技术方案节能评估
  • 明确项目工艺流程和技术方案;
  • 从生产规模、生产模式、生产工序、主要生产设备选型等方面,分析评价工艺方案是否有利于提高能效,是否符合节能设计标准相关规定;
  • 将生产工艺方案与当前先进方案进行比较,对比分析在节能方面存在的差异,提出完善生产工艺方案的建议。
    项目用能工艺节能评估
  • 明确项目主要用能工艺和工序;
  • 分析和计算用能工艺和工序的能耗指标,能耗指标可采用工序能耗、产品单耗、能源利用效率等;
  • 采用标准对照、类比分析等方法,发现存在问题,判断用能方案是否科学合理,提出完善建议。
    主要耗能设备节能评估
【查看详情】
    节能技术措施评估
  • 根据项目用能方案,综述生产工艺、动力、建筑、给排水、暖通与空调、照明、控制、电气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包括: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应用;能源的回收利用,如余热、余压、可燃气体回收利用;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
  • 分析节能技术措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如生产强度对节能措施有较大影响,可针对不同的生产强度分别评估可行性和合理性。
    节能管理措施评估
  • 按照《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等标准的要求,评价项目的节能管理制度和措施,包括节能管理机构和人员的设置情况;
  • 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GB 17167)等标准要求,编制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能源计量网络图等,评价项目能源计量制度建设情况,包括能源统计及监测、计量器具配备、专业人员配置等情况。
    单项节能工程评估
  • 分析评估单项节能工程的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单项节能量计算方法、单位节能量投资、投资估算及投资回收期等。
  • 分析单项节能工程的技术指标及可行性。
【查看详情】
四、节能评估一般程序
节能评估工作程序主要包括:前期准备、选择评估方法、项目节能评估、形成评估结论、编制节能评估文件、根据评审意见对评估文件进行修改完善等。

节能评估机构在编制节能评估文件时,应与项目建设单位充分沟通。报送节能审查的节能评估文件应由节能评估机构和项目建设单位分别加盖公章。

    前期准备
  • 收集项目相关资料

    收集项目的基本情况及用能方面的相关资料,主要包括:

①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如建设单位名称、性质、地址、邮编、法人代表、项目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企业运营总体情况等。
         ② 项目基本情况,如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包括位于或接近的主要交通线)、项目性质、投资规模及建设内容、项目工艺方案、总平面布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进度计划,改、扩建项目原项目的基本情况,改、扩建项目的评估范围等。

        ③ 项目用能情况,如项目主要供、用能系统与设备的选择,项目所采用的工艺技术、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等的能源消耗种类、数量及能源使用分布情况,改、扩建项目原项目用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

        ④ 项目所在地的气候区属及其主要特征,如年平均气温(最冷月和最热月)、制冷度日数、采暖度日数、极端气温与月平均气温、日照率等。

        ⑤ 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经济概况,如经济发展现状、节能目标、能源供应和消费现状、重点耗能企业分布及其能源供应消费特点、交通运输概况等。当现有资料无法完整准确反映项目概况时,可进行现场勘察、调查和测试。现状调查中,对与节能评估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如能源供应、消费、加工转换和运输等),收集信息应全面详细,并尽可能提供定量数据和图表。如需采用类比分析法,应按上述要求全面获取类比工程相关信息。 【查看详情】

项目建设单位应根据拟建项目在建成投产后的年能源消费量,按照《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与审查暂行办法》规定的节能评估分类管理要求,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或节能评估报告表,或填写节能登记表,具体分类详见表1。项目实物能源消费量或综合能源消费量中任何一项达到数量要求,即应编制相应的评估文件。节能评估报告书或报告表需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连同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一同报送节能审查机关提请审查,或报送节能登记表进行登记备案。节能审查机关在收到节能评估报告书后15个工作日内、收到节能评估报告表后10个工作日内形成节能审查意见,在收到节能登记表后5个工作日内予以登记备案。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审查意见,与项目审批或核准文件一同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如申请重新审批、核准或申请核准文件延期,应一同重新进行节能审查或节能审查意见延期审核。具体流程见左图。
五、我国现行节能评估文件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按照项目建成投产后年能源消费量实行分类管理(见右表)。
  • 年综合能源消费量3000吨标准煤以上(含3000吨标准煤,电力折算系数按当量值,下同),或年电力消费量500万千瓦时以上,或年石油消费量1000吨以上,或年天然气消费量100万立方米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单独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
  • 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000至3000吨标准煤(不含3000吨,下同),或年电力消费量200万至500万千瓦时,或年石油消费量500至1000吨,或年天然气消费量50万至100万立方米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单独编制节能评估报告表。
  • 上述条款以外的项目,应填写节能登记表。
节能评估文件分类表
文件类型 年能源消费(E)
实物能源消费量 综合能源消费量tce

石油t

节能评估报告书 E≥500 E≥1000 E≥100 E≥3000
节能评估报告表 200≤E<500 500≤E<1000 50≤E<100 1000≤E<3000
节能登记表 E<200 E<500 E<50 E<1000
注:电力折算标准煤系数按当量值计算。
六、我国节能评估相关政策解读
    节能方面通用的法律法规
具体如下图所示:

节能通用法律法规
序号 名称 编号或施行日期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1996年4月1日起施行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5 《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告》 国发[2007]15号
6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发改环资[2004]2505号
7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2006年12月
8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 GB/T15587-2008
9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17167-2006
10 《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 GB/T3485-1998
11 《评价企业和利用热技术导则》 GB/T3486-1998
12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2589-2008
13 《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 国家发改委2005年65号
14 《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与审查暂行办法》 发改委令2010年6号
15 《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 国家环保总局令[2004]第16号
16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 原国家经贸委令[1999]第7号
17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发改能源[2007]2174号
18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 发改能源[2008]610号
19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国发[2006]28号
20 《资源综合利用目录》 发改环资[2004]73号
21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发改环资[2007]199号
22 《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 国家发改委公告2005年第 17 号
23 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6)的通知 发改环资[2007]21号
24 天然气利用政策 发改能源[2007]2155号
    《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与审查暂行办法》

    该办法明确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文件及其审查意见、节能登记表及其登记备案意见,作为项目审批、核准或开工建设的前置性条件以及项目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未按本办法规定进行节能审查,或节能审查未获通过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项目审批、核准机关不得审批、核准,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已经建成的不得投入生产、使用。依据此办法,各地发改委纷纷出台各自相应的实施细则。此办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节能评估与审查工作进行了详细规定:

  •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按照项目建成投产后年能源消费量实行分类管理。根据年综合能源消费量的不同分别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节能评估报告表或填写节能评估登记表。
  •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按照项目管理权限实行分级管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核报国务院审批或核准的项目以及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或核准的项目,其节能审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由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审批、核准、备案或核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核准的项目,其节能审查由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负责。
  • 文件报送。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审批或核准制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单位应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时,一同报送节能评估文件提请审查或报送节能登记表进行登记备案。按照省级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实行备案制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按照项目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有关规定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
  • 评审。节能审查机关收到项目节能评估文件后,要委托有关机构进行评审,形成评审意见,作为节能审查的重要依据。接受委托的评审机构应在节能审查机关规定的时间内提出评审意见。评审机构在进行评审时,可以要求项目建设单位就有关问题进行说明或补充材料。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文件评审费用应由节能审查机关的同级财政安排,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 时限。节能审查机关应在收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后15个工作日内、收到节能评估报告表后10个工作日内形成节能审查意见,应在收到节能登记表后5个工作日内予以登记备案。节能评估文件委托评审的时间不计算在前款规定的审查期限内,节能审查(包括委托评审)的时间不得超过项目审批或核准时限。
  • 节能审查意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审查意见,与项目审批或核准文件一同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如申请重新审批、核准或申请核准文件延期,应一同重新进行节能审查或节能审查意见延期审核。
    《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通知中要求,建立健全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快建立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组织编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加强对地方开展“能评”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和发布的第一个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查看详情】

七、节能评估常用方法

以上评估方法为节能评估通用的主要方法,可根据项目特点选择使用。在具体的用能方案评估、能耗数据确定、节能措施评价方面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其它评估方法。

    用能方案评价

    包括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条件、各用能系统方案的选择评价。可采用如下评估方法:

    政策导向判断法。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按照北京市能源发展战略、城市供热发展规划和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资源的原则,优先发展再生水源热泵,积极发展地源热泵,适度发展地下(表)水源热泵,逐步提高热泵系统在城市供暖中所占比例。因此,在条件允许的地区可选择利用热泵系统进行供热制冷,充分利用余热和可再生能源。

    标准规范对照法。【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