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电流互感器项目立项报告编制大纲
中国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心 2012-05-22 浏览:
【引言】
随着现代电力系统的发展,传统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而光纤电流互感器(OCT)的出现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带来了答案。OCT有如下优点:不含油,尺寸小,绝缘结构简单,不会有安全隐患;不含铁心,不会有磁饱和现象;测量带宽和精度高;使用光纤传输信号,可以有效地防止电磁干扰;其输出可以方便地与计算机接口。光纤电流互感器的发展,必将大大加速电力设备向小型化、综合自动化和高可靠性方向的发展。
光纤电流互感器的分类光纤电流互感器主要分为以下2类:(1)全光式光电电流互感器(MOCT)。因为MOCT在高压侧不需要电源供电,所以也称为无源型OCT。(2)混合式光电电流互感器(HOCT)。HOCT在高压部分没有光学元件,只是采用了有源电子线路,利用光纤的耐高压特性,把光纤仅作为信号传输通道来研制光电式电流互感器。由于光纤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它具有耐高压等特性,将光纤用于信号的传输,使得电流互感器无论从重量上还是从体积上都有很大的改善。由于HOCT在高压侧是需要电源供电的,所以也称为有源型OCT。
互感器是电力系统中主要的保护和监控设备之一。随着电力系统向高电压、大容量发展,传统的基于电磁感应的原理制成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主要问题有:含有铁心,易饱和,对高频信号响应性较差,对线路上的暂态信号不能响应;绝缘结构复杂,尺寸大,造价高,设备安装检修不方便;存在潜在危险,如果二次负载出现开路就会产生高电压,危害设备和人身的安全,含油的互感器还有爆炸的危险;另外,随着数字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为了使传统的互感器和数字设备接口,需和现象;测量带宽和精度高;使用光纤传输信号,可以有效地防止电磁干扰;其输出可以方便地与计算机接口。发达国家在60年代就开始了OCT的研究。到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已初具商品使用价值。光电子和光纤通讯的发展,推动了新型光纤电流互感器(OCT)的研究与应用。
【目录】
第一部分 总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的承办单位
(三)项目报告撰写单位
(四)项目主管部门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二、立项研究结论
(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
(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
(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
(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
(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
(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
(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
(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
(十一)项目立项可行性综合评价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
在总论部分中,可将项目立项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第二部分 光纤电流互感器项目发起背景和建设必要性
一、光纤电流互感器项目建设背景
(一)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光纤电流互感器行业发展
(二)项目发起人发起缘由
(三)光纤电流互感器市场需求强劲
二、光纤电流互感器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进一步扩大我国光纤电流互感器供应
(二)进一步提升我国光纤电流互感器工业技术水平
(三)进一步优化我国光纤电流互感器产品质量
(四)……
三、光纤电流互感器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 光纤电流互感器项目市场分析及前景预测
一、光纤电流互感器项目市场规模调查
二、光纤电流互感器项目市场竞争调查
三、光纤电流互感器项目市场前景预测
四、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五、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第四部分 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一、资源和原材料
二、建设地区的选择
三、厂址选择
第五部分 工厂技术方案
一、项目组成
二、生产技术方案
三、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四、土建工程
五、其他工程
第六部分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一、建设地区环境现状
二、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三、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四、治理环境的方案
五、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议
六、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七、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八、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第七部分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一、企业组织
二、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第八部分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一、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二、项目实施进度表
三、项目实施费用
第九部分 项目财务测算
一、项目总投资估算
二、资金筹措
三、投资使用计划
四、项目财务测算相关报表
(注:财务测算参考《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依照如下步骤进行:
1.基础数据与参数的确定、估算与分析
2.编制财务分析的辅助报表
3.编制财务分析的基本报表估算所有的数据进行汇总并编制财务分析的基本报表。
4.计算财务分析的各项指标,并进行财务分析从项目角度提出项目可行与否的结论。)
第十部分 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一、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二、财务评价
三、国民经济评价
四、不确定性分析
五、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第十一部分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与建议
二、附件
三、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