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种植项目立项报告编制大纲
中国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心 2012-05-22 浏览:
【引言】
核桃树具有广泛的经济价值。核桃树体高大,适应性强,不择土地,是绿化大地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的优良树种。核桃树的根、茎、叶、果实全身都是宝:优质木材、治病良 药、保健食品、工业原料,用途广泛。尤其是核桃仁油的含量高达70%以上,蛋白质含量高于鸡蛋、鸭蛋,是鲜牛奶的五倍,还含有维生素及钙、铁、磷、锌等多 种营养元素。核桃仁中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可软化人体血管,阻滞胆固醇形成,对预防和治疗老年人血管疾病有良好作用。核桃的根、叶、果皮提取液都可入药。近年来一些国内医疗单位的临床材料证明:核桃组织提取液对内科、外科、儿科、妇科、泌尿科及皮肤科的上百种疾病,有明显的疗效。食品工业还以核桃为主料加工成各种营养食品。
核桃名列四大干果之首,历来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东南亚各国、日本、韩国、加拿大、印度及港奥地区每 年向我国求购核桃进口。欧美国家在重大节日,把核桃当作互相馈赠的重要礼品。近年来核桃系列产品国际市场需求扩大,逐年升温。核桃系列产品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热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地区及德国、瑞士、英国、叙利亚、科威特等国家和地区,我国的港澳台市场也频频向内地要货,而且数量很大,一些品种因短缺已呈脱销之势。
我国核桃年产量10~15万吨。人均占有量约0.2千克(14.5个),市场销售量约占总产量的50%左右,实际人均消费量为0.05-0.06千克(3.6个),是美国人均消费量0.65千克的1/11-1/13。近几年我国核桃加工业异军突起,发展迅猛,以核桃为主要原料加工制 作的桃仁、油料、食品添加剂及生产的木材、家具、工具等系列产品已达千种以上,其用量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现存核桃树明显无法满足当前市场发展的需要。
项目所在地种植核桃具有悠久的历史,并生产大量核桃及核桃仁,已建成多个核桃基地。核桃作为该地区调整中的主导产业,政府支持力度大,市场竞争力强。项目所在地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8.7℃,绝对最低温-27.5℃,绝对最高温35℃,年降水量523?,年日照量2474.7小时,无霜期165天左右,适合薄皮核桃的生长发育,有利于核桃树的生长和核桃的丰产丰收。
【目录】
第一部分 总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的承办单位
(三)项目报告撰写单位
(四)项目主管部门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二、立项研究结论
(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
(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
(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
(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
(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
(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
(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
(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
(十一)项目立项可行性综合评价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
在总论部分中,可将项目立项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第二部分 核桃种植项目发起背景和建设必要性
一、核桃种植项目建设背景
(一)国家政策扶持核桃种植
(二)我国具备发展核桃种植的环境优势
(三)核桃种植技术成熟
二、核桃种植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有利于新农村建设
(二)满足国内外需求
(三)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四)提高当地居民收入
三、核桃种植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 核桃种植项目市场分析及前景预测
一、核桃种植项目市场规模调查
二、核桃种植项目市场竞争调查
三、核桃种植项目市场前景预测
三、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四、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第四部分 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一、资源和原材料
二、建设地区的选择
三、厂址选择
第五部分 工厂技术方案
一、项目组成
二、生产技术方案
三、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四、土建工程
五、其他工程
第六部分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一、建设地区环境现状
二、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三、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四、治理环境的方案
五、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议
六、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七、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八、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第七部分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一、企业组织
二、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第八部分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一、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二、项目实施进度表
三、项目实施费用
第九部分 项目财务测算
一、项目总投资估算
二、资金筹措
三、投资使用计划
四、项目财务测算相关报表
(注:财务测算参考《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依照如下步骤进行:
1.基础数据与参数的确定、估算与分析
2.编制财务分析的辅助报表
3.编制财务分析的基本报表估算所有的数据进行汇总并编制财务分析的基本报表。
4.计算财务分析的各项指标,并进行财务分析从项目角度提出项目可行与否的结论。)
第十部分 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一、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二、财务评价
三、国民经济评价
四、不确定性分析
五、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第十一部分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与建议
二、附件
三、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