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项目申请报告 > 报告模板 > 天然橡胶项目申请报告编制大纲

天然橡胶项目申请报告编制大纲

中国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心  2012-05-22  浏览:

【引言】


  天然橡胶因其具有很强的弹性和良好的绝缘性、可塑性、隔水隔气、抗拉和耐磨等特点,广泛地运用于工业、农业、国防、交通、运输、机械制造、医药卫生领域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如交通运输上用的轮胎;工业上用的运输带、传动带、各种密封圈;医用的手套、输血管;日常生活中所用的胶鞋、雨衣、暖水袋等都是以橡胶为主要原料制造的;国防上使用的飞机、大炮、坦克,甚至尖端科技领域里的火箭、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都需要大量的橡胶零部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橡胶需求量迅速增大。橡胶产品应用于民用和军用各个领域,其增长速度与我国GDP增长速度基本一致,但我国人均橡胶消耗量仅为3.4kg左右,与日本、美国、德国和法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的人均10kg以上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因此,我国橡胶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导致橡胶需求量日益增大,橡胶供应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安全的因素之一。


  基于天然橡胶重要的应用价值,各地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不断上马,保障市场供应。外资和民营资本进一步投入轮胎等橡胶产业,除了已经在中国建厂的米其林、古特异、石桥、锦湖、韩国轮胎、正新、建大等继续扩大投资规模外,库珀和倍耐力等国际知名轮胎企业也在中国投资轮胎行业。中国的民营资本在轮胎业的投资是异军突起,增长很快,预计将以超过国有企业的投资力度迅速发展。


【目录】


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1、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包括项目申报单位的主营业务、经营年限、资产负债、股东构成、主要投资项目、现有生产能力等内容。


  2、项目概况


  包括拟建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等内容。


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1、发展规划分析


  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要求,项目目标与规划内容是否衔接和协调。


  2、产业政策分析


  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产业政策的要求。


  3、行业准入分析


  项目建设单位和拟建项目是否符合相关行业准入标准的规定。


第三章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1、资源开发方案


  资源开发类项目,包括对金属矿、煤矿、石油天然气矿、建材矿以及水(力)、森林等资源的开发,应分析拟开发资源的可开发量、自然品质、赋存条件、开发价值等,评价是否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


  2、资源利用方案


  包括项目需要占用的重要资源品种、数量及来源情况;多金属、多用途化学元素共生矿、伴生矿以及油气混合矿等的资源综合利用方案;通过对单位生产能力主要资源消耗量指标的对比分析,评价资源利用效率的先进程度;分析评价项目建设是否会对地表(下)水等其它资源造成不利影响。


  3、资源节约措施


  阐述项目方案中作为原材料的各类金属矿、非金属矿及水资源节约的主要措施方案。对拟建项目的资源消耗指标进行分析,阐述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等方面的主要措施,论证是否符合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的相关要求。


第四章 节能方案分析


  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阐述拟建项目所遵循的国家和地方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阐述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分析拟建项目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根据项目特点选择计算各类能耗指标,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进行对比分析,阐述是否符合能耗准入标准的要求。


  3、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阐述拟建项目为了优化用能结构、满足相关技术政策和设计标准而采用的主要节能降耗措施,对节能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第五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1、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包括项目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占用耕地情况等内容。分析项目选址是否会造成相关不利影响,如是否压覆矿床和文物,是否有利于防洪和排涝,是否影响通航及军事设施等。


  2、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占地规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集约和有效使用土地的要求,耕地占用补充方案是否可行等。


  3、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


  对拟建项目的征地拆迁影响进行调查分析,依法提出拆迁补偿的原则、范围和方式,制定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并对是否符合保障移民合法权益、满足移民生存及发展需要等要求进行分析论证。


第六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1、环境和生态现状


  包括项目场址的自然环境条件、现有污染物情况、生态环境条件和环境容量状况等。


  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包括排放污染物类型、排放量情况分析,水土流失预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对流域和区域环境及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


  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按照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政策法规要求,对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提出治理措施,对治理方案的可行性、治理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4、地质灾害影响分析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的项目和易诱发地质灾害的项目,要阐述项目建设所在地的地质灾害情况,分析拟建项目诱发地质灾害的风险,提出防御的对策和措施。


  5、特殊环境影响


  分析拟建项目对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和自然景观等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


第七章 经济影响分析


  1、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


  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通过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评价拟建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2、行业影响分析


  阐述行业现状的基本情况以及企业在行业中所处地位,分析拟建项目对所在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对是否可能导致垄断等进行论证。


  3、区域经济影响分析


  对于区域经济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空间布局、当地财政收支、社会收入分配、市场竞争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证。


  4、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投资规模巨大、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进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项目,应分析拟建项目对经济安全的影响,提出维护经济安全的措施。


第八章 社会影响分析


  1、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阐述拟建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活动对项目所在地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


  2、社会适应性分析


  分析拟建项目能否为当地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评价该项目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性。


  3、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针对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各种社会因素进行社会风险分析,提出协调项目与当地社会关系、规避社会风险、促进项目顺利实施的措施方案。


【目录】


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1、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包括项目申报单位的主营业务、经营年限、资产负债、股东构成、主要投资项目、现有生产能力等内容。


  2、项目概况


  包括拟建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等内容。


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1、发展规划分析


  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要求,项目目标与规划内容是否衔接和协调。


  2、产业政策分析


  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产业政策的要求。


  3、行业准入分析


  项目建设单位和拟建项目是否符合相关行业准入标准的规定。


第三章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1、资源开发方案


  资源开发类项目,包括对金属矿、煤矿、石油天然气矿、建材矿以及水(力)、森林等资源的开发,应分析拟开发资源的可开发量、自然品质、赋存条件、开发价值等,评价是否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


  2、资源利用方案


  包括项目需要占用的重要资源品种、数量及来源情况;多金属、多用途化学元素共生矿、伴生矿以及油气混合矿等的资源综合利用方案;通过对单位生产能力主要资源消耗量指标的对比分析,评价资源利用效率的先进程度;分析评价项目建设是否会对地表(下)水等其它资源造成不利影响。


  3、资源节约措施


  阐述项目方案中作为原材料的各类金属矿、非金属矿及水资源节约的主要措施方案。对拟建项目的资源消耗指标进行分析,阐述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等方面的主要措施,论证是否符合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的相关要求。


第四章 节能方案分析


  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阐述拟建项目所遵循的国家和地方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阐述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分析拟建项目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根据项目特点选择计算各类能耗指标,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进行对比分析,阐述是否符合能耗准入标准的要求。


  3、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阐述拟建项目为了优化用能结构、满足相关技术政策和设计标准而采用的主要节能降耗措施,对节能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第五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1、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包括项目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占用耕地情况等内容。分析项目选址是否会造成相关不利影响,如是否压覆矿床和文物,是否有利于防洪和排涝,是否影响通航及军事设施等。


  2、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占地规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集约和有效使用土地的要求,耕地占用补充方案是否可行等。


  3、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


  对拟建项目的征地拆迁影响进行调查分析,依法提出拆迁补偿的原则、范围和方式,制定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并对是否符合保障移民合法权益、满足移民生存及发展需要等要求进行分析论证。


第六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1、环境和生态现状


  包括项目场址的自然环境条件、现有污染物情况、生态环境条件和环境容量状况等。


  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包括排放污染物类型、排放量情况分析,水土流失预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对流域和区域环境及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


  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按照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政策法规要求,对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提出治理措施,对治理方案的可行性、治理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4、地质灾害影响分析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的项目和易诱发地质灾害的项目,要阐述项目建设所在地的地质灾害情况,分析拟建项目诱发地质灾害的风险,提出防御的对策和措施。


  5、特殊环境影响


  分析拟建项目对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和自然景观等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


第七章 经济影响分析


  1、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


  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通过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评价拟建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2、行业影响分析


  阐述行业现状的基本情况以及企业在行业中所处地位,分析拟建项目对所在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对是否可能导致垄断等进行论证。


  3、区域经济影响分析


  对于区域经济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空间布局、当地财政收支、社会收入分配、市场竞争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证。


  4、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投资规模巨大、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进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项目,应分析拟建项目对经济安全的影响,提出维护经济安全的措施。


第八章 社会影响分析


  1、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阐述拟建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活动对项目所在地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


  2、社会适应性分析


  分析拟建项目能否为当地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评价该项目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性。


  3、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针对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各种社会因素进行社会风险分析,提出协调项目与当地社会关系、规避社会风险、促进项目顺利实施的措施方案。